普京2021年一篇署名文章: "不计前嫌,坦诚开放"
纳粹德国入侵苏联的80年后,弗拉基米尔·普京写下了他对欧洲历史的看法,以及对共同未来的愿景。
文章作者:弗拉基米尔·普京(俄罗斯联邦总统)
发表时间:2021年6月22日
译者:冰原
本文背景
两周前,俄罗斯大使馆致信《时代周报》,提供了一篇普京为纪念纳粹德国入侵苏联80周年而撰写的文章。德国总统弗兰克·瓦尔特·施泰因迈尔在演讲中将入侵苏联称为被“毁灭一切的疯狂”所驱动的“军事行动”。
周六,编辑处相继收到了俄罗斯总统文章的俄语版和德语版。普京在文中阐述了他对欧洲当代历史的看法,将2014年发生在乌克兰的事件描述为一场得到欧洲支持的“政变”;此外,他还写到克里米亚“脱离”乌克兰。而另一方面,德国联邦政府和欧盟(正如《时代周报》杂志所有评论员)则认为,俄罗斯“吞并”了克里米亚,“违反了国际法”。
《时代周报》将在未来发表针对该文的回应。
* * * * * * *
80年前的今天,也就是1941年6月22日,纳粹在征服了整个欧洲之后,向苏联发动了侵略战争。对于苏联人民而言,伟大的卫国战争就此打响。这是我们国家历史上最为血腥的战争,数以千万的人失去了生命,经济和文化也遭受了巨大破坏。
我们为红军英雄和祖国工人的英勇顽强感到自豪,他们不仅捍卫了祖国的独立与尊严,还将欧洲和整个世界从奴役中拯救出来。纵使有人不久前试图篡改历史,但真相却是:苏联士兵踏上德国的土地并不是为了向德国人复仇,而是为了履行崇高而伟大的解放使命。于我们而言,纪念反纳粹战争的英雄们是神圣的。我们心怀感激地缅怀反希特勒同盟的盟友,缅怀抵抗运动的战士和德国的反法西斯主义者。是他们帮助我们共同取得了胜利。
欧洲各国人民虽然有着世界大战的可怕经历,却还是设法克服了陌生疏远,重新寻回了相互信任和尊敬。他们制定了一体化的政治路线,为上世纪上半叶在欧洲上演的悲剧落下了帷幕。我想特别指出,我国人民与统一的东西两德人民所取得的历史性和解,为塑造这样一个欧洲发挥了巨大作用。
我还想提醒注意的是,在战后首先与我国合作的正是德国企业家。1970年,苏联与联邦共和国之间达成了向欧洲长期供应天然气的“世纪协议”,为具有建设性的相互依存关系奠定了基础,使许多伟大项目在日后成为可能,而这其中就包括北溪项目。
我们曾希望,冷战的结束会意味着整个欧洲的胜利,戴高乐统一大陆的梦想似乎也会很快成真。与其说这是一个在地理上从大西洋横跨至乌拉尔山脉的欧洲,倒不如说这是一个在文化和文明上从里斯本绵延至符拉迪沃斯托克的欧洲。正是为了实现这个梦想,俄罗斯依循着塑造一个由共同价值和利益维系的大欧洲的逻辑,渴望与欧洲人建立关系。我们和欧盟本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取得诸多成就。
但事与愿违,历史朝着另一个方向前行。究其原因,便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扩张。北约本就是冷战的产物,创造它的目的就是为了对抗。北约向东扩张,从根本上导致了欧洲的互不信任与日俱增。此外,苏联领导人当年实际上被说服了同意统一的德国加入北约,这也标志着北约扩张的开始。当时所做的口头承诺,诸如“这不是针对你们”,或者“集团的边界不会靠近你们”这些说辞,很快就被忘却了。
但先河已开。于是,自1999年以来,北约进行了五轮扩张,有14个国家先后加入这个军事同盟,其中还包括前苏联的加盟共和国。这在事实上使彻底击碎了建立一个没有分界线的欧洲大陆的希望。社民党的精英政治家埃贡·巴尔(Egon Bahr)曾对此提出过警告;他在80年代中期提议,德国统一后在美国与苏联的参与下彻底重组整个欧洲的安全结构。但是,美国、苏联和欧洲都不愿采纳他的建议。
“我们对公平和创新的合作持开放态度”
不仅如此,许多国家还面临着这样一种不自然的选择:要么与西方集团为伍,要么与俄罗斯为伍。这实际上就是最后通牒。2014年乌克兰上演的悲剧便生动形象地向我们展示了这种侵略性政策的后果。欧洲积极支持乌克兰的违宪武装政变,揭开了之后所发生的一切的帷幕。这是为了什么呢?时任乌克兰总统的维克多·亚努科维奇已经接受了反对派的所有要求。美国为什么要组织这场政变?欧盟国家为什么要毫无主见、人云亦云地支持这场政变,从而挑起乌克兰内部的分裂,迫使克里米亚脱离乌克兰国家?
整个欧洲安全体系目前正处于一种令人沮丧悲观的状态之中。局势日益紧张,军备竞赛蠢蠢欲动,合作带来的巨大机遇却从我们指尖滑过。国家间的合作在今日变得更加重要,因为我们正共同面临着疫情的挑战,以及由此产生的极其严重的社会与经济后果。
这一切为何会发生?而更重要的是,我们必须共同得出怎样的结论?我们应当从历史中吸取到哪些经验教训?在我看来,最主要的一点是,大欧洲的整个战后历史证明了,只有包括俄罗斯在内的所有国家共同努力,我们共同的大陆才有可能实现繁荣与安全。因为,俄罗斯是欧洲大国之一,我们感受到,我们同欧洲有着不可分割的文化与历史渊源。
我们对公平和创新的合作持开放态度。这也强调了我们的倡议,即建立一个由大西洋延伸至太平洋的共同合作与安全空间,囊括诸如欧盟与欧亚经济联盟的各类一体化组织。
我想再次强调,俄罗斯主张恢复与欧洲的全面伙伴关系。我们有着许多共同关心的问题:安全与稳定、健康和教育、数字化、能源经济、文化、科学和技术,以及气候与环境问题的解决方案。
世界正快速发展着,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全新挑战与威胁。继续背负过往的误解、不满、冲突与错误,并且受其拖累,这样的代价我们承受不起。这种重负阻碍我们解决当前的问题。我们相信,我们所有人都必须承认并纠正这些错误。我们共同的、无可争议的目标便是,确保欧洲大陆的安全,不设分界线,创造一个平等合作与集体发展的统一的空间,为欧洲与整个世界的繁荣作出贡献。
原文链接:
https://www.zeit.de/politik/ausland/2021-06/ueberfall-auf-die-sowjetunion-1941-europa-russland-geschichte-wladimir-putin/komplettansicht
编者有话说:
《时代周报》去年六月份发表了这篇普京署名文章后,遭到了各界的批评。批评者们认为,《时代周报》在为普京提供一个宣传平台。正如《时代周报》在文中提到,将会发表针对该文的回应。做出回应的是前波兰国防兼外长Radosław Sikorski。
我希望看完这篇普京署名文章的读者们明天接着读一下波兰前外长Sikorski对此做出的回应。
据我的观察,在此次俄乌冲突中,大多数支持俄罗斯的人很少会考虑乌克兰或其他前东欧国家的观点与立场,比如北约东扩问题。绝大多数支持俄罗斯的中国网民也都站在普京的立场上看待问题。
前波兰国防兼外长Radosław Sikorski在文中给出了具有说服力的论证(他即是当事人又是亲历者),驳斥了普京。
作为当事人,他的言论反而无人问津,没有被参考,这难道不值得反思吗?这就好比,乌克兰当下最需要什么 -是睡袋还是保命的武器- 不由乌克兰说了算,而是别人强加给乌克兰的意见。我实在搞不明白,为何有那么多中国网民相信,乌克兰现在最需要的是睡袋和奶粉,而不是防卫武器?莫非奶粉能抵挡的住俄罗斯的炸弹?
如果俄罗斯是来解放乌克兰的,为什么不像冷战期间在柏林上空那样投"葡萄弹"(Rosinenbomben)?这该是一种什么样的场景啊?
我也是一名局外人。我虽然常年生活在德国(波兰邻国),但不可能像前波兰国防兼外长Radosław Sikorski那样,对事态进展了解的如此深入。我更不可能从波兰人的角度去理解北约东扩。比如,到底是北约强制性东扩,还是波兰等国家强制性想加入北约?这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
当大家都在强调,需要顾及俄罗斯自身的安全考量时,似乎没有人问,有谁顾及到波兰等国家的安全考量了吗?波兰或波罗的海国家不应该或不配有自身安全考量吗?他们的安全考量跟俄罗斯是一样的吗?
公平地说,欧洲各国都有各自安全与利益考量,只是各方安全考量的出发点不同而已,并没有对错之分。
说到安全问题,波兰人或波罗的海人最了解对自己构成的威胁来自哪里,中国网民真的没资格否定他们的安全需求。
多余的话我暂且不说,请大家关注明天发表关于Radosław Sikorski对普京的驳文。
这种形式的文章特别有意义。实事求是地讲,没有任何一位华人比普京与Sikorski更适合聊这方面的话题。多一个不同的视角,就多了一个理解世界的窗口。
RECOMMEND
推荐阅读
以防"失恋"以及第一时间看到推文,支持我的读者可以加入"新华二代在德国读者群"。
我们不聊天,不讨论(希望新旧读者遵守群规),也不随意发表任何其他内容(文字、语音或视频)。
我只希望关注本公号的超过三个月以及在内容与价值观相同的读者入群。愿意入群的读者们可以将微信号或二维码私信我。
重要的话说两遍: 我只希望关注本公号的超过三个月以上以及在内容与价值观相同的读者入群。
非诚勿扰。
PS: 谢谢译者提供优质译文,喜欢该文章的盆友们可以多支持☕️。